这篇文章(严谨来说是文件)来自红杉的投资备忘录。首次公开于 2014 年,算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少见的。通过它可以了解为啥红杉会看上成立不到一年的、小小的 YouTube。
2005 年,UGC 内容泛滥,文字有 Blogger,图片有 Flickr、Shutterfly,视频分享也开始崛起,但是有个问题:带宽不足,录影成本高昂。
Botha 被红杉资本派去看 YouTube,推进速度飞快——2005 年 6 月听说,马上开始试用,8 月安排了两次跟 YouTube 创始人的会议。9 月写信推荐红杉资本马上投资 YouTube。
当年红杉代表 Roelof Botha 打算投 YouTube 的时候,在面向内部的投资备忘录里是这么写的:
1)YouTube 解决的是技术问题。用户只需要将视频上传到 YouTube,产品后端会将视频转化为 Flash 影片,从而让它适配任何支持 Flash 的浏览器
2)YouTube 也许可以做视频内容的 UGC 社群,通过影片讨论群组、影片留言、私人/公开影片分享等方式来连接使用者
当然,现在来看故事的发展完全跑偏,自从 YouTube 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核心指标:用户观看时长之后,借助 Google Brain 的算法支持,YouTube 成功让自己的视频 feed 流变成了吸引用户时间与注意力的黑洞。
原文链接——http://milesgrimshaw.com/sequoia-investment-memo/